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秦汉之际,酒及药酒用于医疗方面已非常普遍

我国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,是世界文明古国民民族文化从未间断的唯一国家,也是一个科学先进的古国。药酒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用于治疗和养生保建,源远流长,在我国医药史上居重要地位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
秦汉之际,酒及药酒用于医疗方面已非常普遍。迄今我国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《五十二病方》系秦汉时期抄成之帛书,于1973年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,其中载有大量远古及先秦时期所流传下来的方药,也记载了内外用酒配方30余首,用以治疗疽、蛇伤、疥瘙等病。马王堆出土的另外两本帛书《养生方》和《杂疗方》中,也有酒剂配方、药酒用药、酿制工艺等记述。中医四大经典之一《黄帝内经》专设“汤液醑醴篇”,记述了醑醴与防治疾病的关系:在其它篇中尚有治尸厥的“左角发酒”,治经络不通、病生不仁的“醪药”,治膨胀的“鸡矢醴”,主治色大深的“醪酒”等关于药酒的记载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还有淳于意用药酒治愈济兆王病“风蹶胸满”和菑川王美人患“难产症”的验案。尤为可贵的是,扁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采用“毒酒”作为麻醉剂施之于病人。《列子》中记述了他以“毒酒”治病的经过:鲁公扈、赵齐婴二人有疾,请扁鹊治病,扁鹊送给二人“毒酒”迷死三日,“剖胸控心,易而置之,投以神药,既悟如初,二人辞归……”。我国最古老的本草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也记载“药性有宜丸者,宜散者,宜水煮者,宜酒渍者,宜膏煎者,有一物兼宜者,亦有不可入汤酒者,并随药性,不得违越”。武威汉简《治百病方》简牍中也记载有醴剂,并有“淳酒渍之”、“淳酒和饮”的论述。东汉末年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更有红兰药酒、麻黄醇酒汤、栝蒌薤白白酒汤等配酒药方和酒剂治疗疾病的有关记述。总之,上述这些古方书和中医经典著作,反映了秦汉时期以及在此之前,古人已广泛地将药酒运用于临床,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诸书对这些宝贵的经验予以总结,并充实和发展了药酒疗法的理论。这对指导后世应用药酒防病及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,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。